逢國慶,論行業民族品牌的崛起說起來今年已經是國慶67周年,也是電動車行業發展至今的20周年。20年發展讓中國電動車領域的制造技術突飛,聞名世界,這也要歸功于那些努力創新的中國民族企業們。 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。我國在民間工業技術方面的總體實力是落后于許多發達國家的,這也限制了我國民族品牌的發展道路,而宗申連續兩年的奪冠,證明了我國在電動車輛層面的技術研發是領先于國際水平的。而這其中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汗水,也是常人難以想象的。 中國制造在不斷走向世界,圣寶龍電動勸車研發中心成立,2004年成為第十一批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,專利總量2551項,其中發明106項,實用新型1722項,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量在電動車行業位居前列,讓消費者們感受國產摩托車的魅力。 在這個拼技術的年代,電動車研發夠給力才是王道! 不同于傳統電動車行業的組裝派,區別于互聯網造車領域的營銷派,圣寶龍“技術派”的品牌主張令很多人詫異。 首當其沖要說:研發能力。 于產品而言,技術和研發不分家,這個體現在各行各業。再牛逼的技術都不開強大的研發團隊,那背后是整個圣寶龍人的支撐! 一,其技術中心的產品研發成果處于行業領先地位,不容小覷; 二,其自主研發的大功率電動,多次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,由此看出對電動車性能的絕佳操控,更不容小覷。 電動車行業的首支國際隊,10年技術儲備,全球研發中心,用做摩托的標準做電動車 其次,就是——情懷。 不管懂不懂情懷,反正情懷都已經被玩壞了。但是,圣寶龍首次提出堅持以技術的情懷去改變未來,還是蠻新鮮的。技術也可以認真做情懷,不妨是品牌尊重產品的一種情感表達方式。 所謂創新為基,品質為本 圣寶龍保有對技術的癡迷,才能專注于做一個忠實的技術創新者。現已聯合美國硅谷智慧、歐洲研發與設計實力及全球樣板工廠,將世界級制造標準,立為其奉行實踐的唯一標準。 日復一日,看到了堅守工業精神、堅持技術創新、堅信唯有打動人心的智慧與技術才是行業的新未來,做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實力派、技術派。技術驅動樂趣,我們同樣有理由期待未來因技術,天空更藍,大地更綠,出行更便捷。 |
|